發布時間 :2024-08-08
近來,耐心資本這一金融術語頻頻進入視線。
繼4月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積極發展風險投資,壯大耐心資本”后,近日,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明確提出“鼓勵和規范發展天使投資、風險投資、私募股權投資,更好發揮政府投資基金作用,發展耐心資本”。
那么,究竟什么是耐心資本我們又該如何壯大耐心資本
01 什么是耐心資本
所謂耐心資本,是指不以追求短期收益為首要目標,專注于長期的項目或投資活動,并對風險有較高承受力的資本。
近日,北京、上海、深圳、江蘇等地政府紛紛推出以耐心資本為定位的政府投資基金。以江蘇推出的500億元戰略性新興產業母基金為例,其相關細則明確,基金存續期不超過15年,不少于5年,其中投資期不超過8年。資金投資方向為江蘇“51010”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10+X”未來產業體系,以及有關文件明確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
具有更長的投周期,可以承受短期波動或回撤;著眼于國家戰略,更加符合政策導向;更加注重價值投資理念,對資本回報有著較長期限展望。在南京市創新投資集團副總經理李象看來,這是耐心資本的三個重要特點,它是具有明確指向性、長周期成長性、總體收益性的中長期投資。
從這個意義上說,江蘇省500億元戰略性新興產業母基金的設立,率先延長了投資“時限”,面向的是高投入、長周期、研發難度高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及未來產業,同時鼓勵相關子基金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正符合耐心資本的定位。
02 耐心資本 向“新”而行
無論是中央政治局會議,還是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決定》,均是在部署“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時提到的耐心資本。耐心資本與激勵創新、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近年來,在南京,已經出現了不少有耐心特征的資本,正積極布局科技創新賽道,以金融助力陪伴科學家、創業者和硬科技企業爬坡過坎。
科技型企業成長周期長、風險高,但后勁兒足。來自南京市創新投資集團(以下簡稱:南京創投)醫藥投資團隊的投資經理唐藝軒認為,以創新藥研發為例,往往存在3個“10”定律:十年磨一劍的韌勁、10億元級資金的投入、10%左右的成功率。企業持續高研發投入的狀態可能要延續多年,不過,一旦積累到位,企業將迎來指數級的快速發展。
所以這樣的“長坡厚雪”賽道的投資,只有拿出耐心,才能靜待花開。
2021年,唐藝軒所在的南京創投團隊投資了南京寧丹新藥有限公司。寧丹新藥核心團隊具備豐富的藥品研發項目經驗,此前創始人曾在先聲藥業全流程主持研發的復方依達拉奉注射液已于2020年成功上市。不過,團隊參投企業的時候,公司成立還不到一年,員工不足百人,新產品還在一期臨床階段,正值燒錢燃眉之際。江寧區科創投與南京創投,再加上其他幾家投資機構共同拿出7000萬,對企業成功進行了A輪融資。其中政府主導產業基金出資比例占近六成。
這筆融資主要用于在研產品的臨床前和臨床研究。隨后,南京創投還在2024年通過市人才基金二期和紫金未來基金對寧丹新藥進行連續投資加持,并在企業股東會上為項目發展提出建議,并廣泛對接子基金資源。目前這家企業已有7個中樞神經系統新藥項目,其中5個Ⅰ類新藥項目獲臨床批件進入臨床研究階段,入選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江蘇潛在獨角獸企業、南京市培育獨角獸企業。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南京創投圍繞南京“4266”產業發展方向,累計投資項目總數499個,投資總額139.5億元。參投項目中,投資于初創期與早中期項目占比約74.6%。就在7月初,南京創投還作為南京市與江蘇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母基金的重要發起人,合作簽約4支總規模135億元的產業基金。其中,軟件和信息服務產業專項基金(60億)、新型電力產業專項基金(60億)將以吸引頭部機構、撬動社會資本組建產業專項子基金為主要投資方式,同時采取母基金直接投資支持本地重點項目。未來產業天使基金(10億)、紫金山未來網絡天使基金(5億)將通過直接投資方式,重點支持本地種子期、初創期科技型企業發展壯大。
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鑒于科技創新具有投入大、周期長、風險高等特點,耐心資本在支持科技創新方面具有天然優勢。
“從0到1”的創新,最激動人心。但在來到激動人心這一刻之前,往往要走過漫長、艱苦、寂寞的長路,也無法獲得立竿見影的投資回報。此時,就需要那些能夠“咬定青山不放松”,保持戰略定力,追求行穩致遠的耐心資本,為創新創業提供長期而穩定的資金支持。
也正因為如此,現在,很多人都把耐心資本稱為“時間的朋友”,是陪伴“硬科技”、科學家、創業者“長跑”的親密伙伴。
03 制度環境開路 耐心資本可期
耐心是一種主觀心態,而耐心資本,其實也并沒有明確的、唯一的、量化的門檻。它更像是一種越來越被鼓勵的投資態度與策略。而要培養這份耐心,“看得見的手”與“看不見的手”,都有用武之地。
首先,要解決好錢往哪里投的問題,這是讓資本有耐心的基礎前提。換句話說,就是要有足夠多的投資對象,也就是優質科創企業。要持續多措并舉激發各類創新主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持續優化投資環境,保持各類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為耐心資本鋪平“長跑”的跑道。當投資標的“磁吸力”足夠強、投資環境足夠平穩可預期,自會有更多資本敢投、愿投、長投。
其次,要營造更有耐心的創投制度環境。不少創投基金管理者提到,目前的創投政策體系還不夠有耐心。比如說,基金需要每年面對審計考核;寬容失敗的“容錯機制”細則還不夠完善,導致投資者對于錯誤的容忍度較低,甚至可能會出現“寧可錯過,不能投錯”的現象。
不過,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促進創業投資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重點提到要優化政府出資的創業投資基金管理,包括改革完善基金考核、容錯免責機制,健全績效評價制度。在南京的創投圈,一些好的變化正在發生。
不久前,江蘇投特新能源獲得了一筆來自建鄴區的產業基金投資。這家企業由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鄒志剛教授發起,目前正在開展氫燃料電池核心材料研發。
基金主管方,金魚嘴發展中心基金部副部長謝希玚表示,為響應國家對耐心資本的號召,對政府引導產業基金相關管理規定進行了調整。包括將基金存續期逐步延長到最長不超過15年、優化了基金管理方盡職免責相關細則,同時還要求提高產業主導功能,增強當地發改、科技等行業主管部門在基金運作過程中的參與度。換句話說,會更加注重服務好對于當地主導產業提質發展的融資需求。
當耐心資本給市場以耐心,市場給科創以信心,科創又反哺市場,就能形成“科技-產業-金融”的良性循環。